9908888藏宝阁主页
行业新闻

打破观念!建筑即插即用,时时更新,原来靠它

近期的世界杯赛事让人们关注到,原来体育场都可以用集装箱做成。

  随着技术进步,集装箱可运用的场景已经远远超乎想象。除了展览,人们还可以用它来建造学校、图书馆、整条商业街。

  上海其实早有一些建筑使用集装箱,比如街道上的市民服务驿站、广场上的党建中心等。我们试图就它的运用场景、难点、适应性、未来在城市中可发挥的作用试作探讨。

  记者:您对集装箱建筑未来可扮演的角色怎么看?

  徐磊青(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):集装箱作为移动式、临时性建筑,非常好用。

  第一,完整的箱体很容易插入现代建筑结构中。只要大结构搭好,箱体插进去即可,配上已有的管线,能够极大加快建设进程。如果技术成熟,类似酒店房间这种可大批量复制的空间,未来很有可能采取这一手法。集装箱成为建筑的一部分,或许会变得更加普及。

  第二,它作为独立建筑,在城市空间中的使用场景相当广泛。报刊亭、咖啡吧、外卖亭、早餐车、快闪店、展销会等,集装箱灵活轻便,低碳环保,可组装可拆卸,不给公共空间增加太多麻烦,未来在城市中承担的服务功能不可估量。

  只是我们现在了解它、想到它、会用它的甲方还比较少。

  第三,它能为个人所用,可以改造成敞开式空间。比如公园里的露营地,可以采用集装箱建筑,出租给使用者。

  第四,它能作为临时居所,如体育赛事的临时性宿舍、大型音乐节的保障性房屋等,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案例。

  第五,它还能作为农作物生产空间。现在农业技术的发展,可以做到不需要室外空气、太阳,靠全调节微气候装置加一个密闭舱就能实现植物包括农作物的生长。可以把这套东西放在屋顶上、高架桥上、水泥墙壁上等。这样的场景应用,未来还能应对极端气候环境和食物短缺等情况。

 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,集装箱貌似呆板、封闭,没有技术含量,但其实不是。通过技术迭代,拆改、打开、隔声、保暖等,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与技术结合,临时性建筑反而更能适合未来,应对生活的变化。

  记者:假设一个城市区域从零起步,只要留出水、电、气等系统管道的接口,理论上片区里的公共基础设施都可以用集装箱建筑灵活替代。

  徐磊青:它确实可以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供应点。问题在于如何方便接入城市系统。

  我们总觉得集装箱是一种临时使用状态,用处有限。但恰恰未来城市设施使用周期越来越短,人的生活方式、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,更新换代说不定成为一种常态。

  今天的人,巴不得所有设施可以即插即用,今天提出、明天建完、后天使用,一个月后就能升级焕新

  从这个角度看,临时性建筑实际上更加符合未来的城市生活。日本“新陈代谢派”把整个城市看成不断生长的过程。这个理念没有过时,反而更加贴合未来。

  记者:按照这个思路,可以提供许多新的城市场景。

  徐磊青:比如书展,一定要在一个大型建筑内部布置吗?给每个摊主一个定制化集装箱,放在郊野公园,露天也行,半户外也行,自然环境里的阅读更有吸引力。别担心日晒雨淋对书的影响,集装箱建筑在技术上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展览最多几周,即用即拆,箱子可以设计成折叠打开的那种,明年换一个地方继续使用。

  又比如黄浦江边成体系的几十座望江驿,一直被上海人津津乐道。那苏州河沿岸的驿站怎么打造?不同于宽阔的黄浦江岸线,苏州河沿岸地块复杂,可供新造驿站的公共空间十分有限,能否采取集装箱建筑的形式呢

  记者:临时性建筑,反而更加切合城市的未来需求。

  徐磊青:尤其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,临时性建筑、移动式建筑需求量其实特别大。各类展览、节日、活动、赛事、特殊环境的设施供应都有需要。而老旧小区、土地条件受限的地方,用临时性建筑更新设施也能缓解燃眉之急。

  面对提升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、增加城市韧性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等方面的需求,临时建筑打开了新的可能。



上一篇:建筑绿起来 排放减下去
下一篇:建筑行业2023年度策略:喜“新”不厌“旧”,新老基建齐发力